小编:两个月前,在广州办实业公司、兼任湛江商会副会长的黄章,把自己在广州的一套房卖掉,怀揣200万元返乡,放弃了投资办厂置业的好前程,毅然选择兴办教育,创建了雷州市培英学校。
两个月前,在广州办实业公司、兼任湛江商会副会长的黄章,把自己在广州的一套房卖掉,怀揣200万元返乡,放弃了投资办厂置业的好前程,毅然选择兴办教育,创建了雷州市培英学校。目前,该校正加紧校区建设,今秋起可正式开学。黄章的行动,在当地传为佳话。
黄章出生在英利镇木棉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近日,记者见到了这位45岁的“主人公”。 黄章父母识字少,黄章1985年高中毕业后两年才参加工作,2000年国企改制后在广州创业开公司,现兼任湛江商会副会长。他深知家乡红土著称的英利镇盛产菠萝、芦荟等优质农产品,近年来不少人在此投资办厂或包地种植都赚了钱。三个月前,黄章怀着创业激情,卖掉广州的一套房子,打算带着资金回家乡创办菠萝加工厂。他踏上家乡的热土却发现,大批农民兄弟背后隐含着莫大的惆怅与伤感,那就是留守儿童读书难问题。因此,他一改初衷,不办企业,改办学堂。
办学惠及上万农民子女
“有些现状,它让人心痛。我改变初衷,毅然放弃办厂的念头,就是要让孩子们有好去处,办一间让农民父母放心、满意的学校。”黄章如是说,且将其所见所闻及所想,细细道来。
黄章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英利这片热土上的农民孜孜以求经济的发展,引领了一场深刻的乡村变革。近几年,英利镇的种养业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有些村庄的部分农民远离家园,安营扎寨在山坡田野勤劳耕作,他们的孩子只能让年迈的父母照顾和陪伴读书。而随着农业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需要大量的农民工。工价看好,吸引了大量农民工,使本地农民也纷纷加入打工大军,他们每天种地下苗、锄草、摘菠萝、砍甘蔗。农忙季节里,一天赚两三百元是常事,足以养家糊口和供孩子上学。尤为突出的是,随着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与土地集约化经营,有许多年轻农民兄弟夫妻争先恐后往城市打工谋生。据在家的老人们介绍,年轻夫妻到都市感受生活气息,又能赚大钱回来。但是城市公办学校不容易接纳孩子,私人学校的天价费用他们更承担不起,孩子们只能在村庄里陪伴着头发苍白的爷爷奶奶,这些千千万万的儿童成了农村的留守孩子。父母与子女的远离分居,使他们缺少家庭教育,且失去监管空间,孩子读书难的问题困扰着父母心。
一开始,黄章的妻子非常不支持他投资办学。认为在“菠萝之乡”的英利镇办罐头加工厂,十拿九稳可在短时间里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所幸,黄章的父亲非常支持。老人虽没有接受多少文化,却鼓励儿子一定要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好事实事。他父亲说:“因为我这代人没文化、没知识,吃了不少苦,饱受了生活上的痛苦。花钱办学最值得!教育办好了,孩子未来的命运就改变了,我们农村的前景也就有希望了。”老人一番话语,深情地打动了儿媳的心扉,也激励了黄章振兴家乡教育的信心。于是,黄章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全力支持,并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肯定和关心,迅速进入办校的各项筹备工作,得以在英利圩区最北面的那亭小学原校基础上,进行扩展办学规模,整合教育资源。
村委会一位干部告诉记者,黄章情牵桑梓,心系教育,用爱心构筑起农民的学校,惠及周边上万名农民子女。他情系农民子弟的教育,留守儿童读书难的问题迎刃而解。孩子们从此就近求学,父母也能放心工作,圆了乡亲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
为了一个个留守儿童的未来
冒着盛夏烈日,记者随黄章来到正在建设的学校。
刚进入英利北大门,即新旧国道交叉处步行约30米,旧国道旁就有一醒目的指示牌,那就是他新改建的雷州市培英学校。两旁新植的风景树随风摇摆,一条宽敞的硬底化道路直通校门口。走进校区,一条新建的校道贯穿校园,两旁种植的风景树刚长出新芽,大道尽头有一座正在兴建的三层大楼,建筑工人顶着烈日正在加紧施工。据介绍,这是集学生宿舍、饭堂、文化阅览室于一体的综合大楼。
黄章介绍说,新校区由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生态区四大功能区组成。黄章胸有成竹地告诉记者,首批工程将投资230万元,赶在秋季正式开学,首先运行幼儿园至小学,实行封闭式管理模式。为了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制订各项奖励机制,他另外实行对每位教师补贴每月500元。计划四年内投资1千万元,把现有的20多亩的小学建成50亩的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拥有1500个学位的民办学校。
黄章说,学校筹建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他要以关爱留守儿童为前提,培养家乡人才为己任,致力推进优质教育,将以全新的理念培养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人才。
“我所做的一切的一切,只为实现父老乡亲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为了一个个留守儿童的未来!我的愿望是促进家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在五年内建成一间教学质量一流、学子向往、社会认可的学校。”黄章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