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坐在对面的陈德鸿,给人第一印象是年青而儒雅。桌上的茶具、仿古的木雕、水烟筒和指间的香烟,周围墙上悬挂的上百幅完成或未完成的国画、书法作品。
一听说雷州籍的青年国画家陈德鸿从广州返乡,并在雷城阿里山大酒店开办中国画艺术馆,潜心创作,我就迫不及待专程赶赴雷州采访了他。
坐在对面的陈德鸿,给人第一印象是年青而儒雅。桌上的茶具、仿古的木雕、水烟筒和指间的香烟,周围墙上悬挂的上百幅完成或未完成的国画、书法作品。给人的感觉是这间有800平方米面积的艺术馆的主人生活淡定随性和创作上的勤奋多产。陈德鸿个子中等,微胖,戴一副眼镜,穿一身休闲服。他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十多年来,在中国山水画笔墨上取得可喜成绩,2004年《唐人诗境》入选首届广东省新青年艺术大展,2005年《皖南山区对景写生》入选广东省第四届中国画展。
小时在报纸发表画作
陈德鸿1979年出生于雷城,是土生土长的雷州人,小时在雷城读完小学到高中。从小学到高中,他都是学校宣传部长,负责学校学生会的板报编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尚未普及电脑,他父亲那时认为谁能写得一手好书法谁就会受人尊重,于是他也寄望儿子能成为这样的人。
为了让陈德鸿的寒暑假期过得充实有意义,父亲有一天给正在读三年级的他买回一套齐白石的《草虫画谱》,叫他好好读一读。他拿到手就爱不释手,一看就着迷,并开始学着涂鸦,他从此每天都练笔,一直坚持到大学至现在。陈德鸿小时没有启蒙老师,靠的是对绘画的兴趣与坚持,12岁那年他画的《竹林小趣图》第一次在《湛江晚报》上发表。
高考前,父母亲送他到广州美术学院参加考前学习班,跟着教授学基本功,于1998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从开始在美院读书到毕业后一直跟着老师上山下乡写生,整整十年,“家庭——大自然——美院”,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大学时期几乎每天从早上6时到深夜,除了吃饭和睡觉,都是呆在画室里画画,这段日子,他一路消化的美术书籍叠起来比他的个子还要高。
母亲鼓励他走上绘画路
陈德鸿走上绘画这条路,首先要感激的人是他的母亲。他母亲是一个极其勤劳的女人。母亲鼓励他说当画家不容易,走这条路一定要坚持。后来他每次从外面回来,母亲总是问长问短,画了多少画、画得顺不顺心。
为了让他安心在美院读书创作,他母亲经常到广州美院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她粗茶淡饭,省下的钱都花在儿子上学和创作开支的费用上,就是得了病,她总是大病说小病,小病说没病。在他记忆中,父亲极少在人家面前表扬他,后来他明白了一点,子女不管多优秀,在父母心目中永远是“孩子”!他母亲毕生当着全家的“后勤部长”,他望不尽的艺术天涯路就是她心血的结晶。十年大学不容易,结出的艺术果实更难,这就更加驱使他走更长远的路。
2007年之前,陈德鸿刚出道,默默无闻,曾有报社和院校要招他“上班”去,但他不习惯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也不愿意把创作的时间“浪费”在开会应酬上,便选择这望不尽的艺术路,成立了他的个人中国画艺术馆,开始了“我的艺术我做主”的生活。
2007年,陈德鸿在广东佛山群众艺术馆第一次举办个人中国画展,展出自已一百多幅作品。他一直认为自己的“底”是“清白”的,坚守本份,创作十年来是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让作品说话。来往的更多是人生上坦诚的朋友,他没有可观的财富、显赫的背景和过多的名衔,要人家尊重你认可你,你就得用创作的能力和水平说话,要靠你的作品打动别人,感染别人。这次展览,大半的作品被企业家、书画收藏家购买收藏。这使得他从此认知到自己创作的实力和作品的艺术价值。
把绘画当成人生最大追求
陈德鸿说:从少年时期起,他就己经在书本中见过许多悲痛与苦难,就开始寻求独静,就喜欢躲在无人打扰的地方——大自然或屋子里,有了寻求精神的煎熬,就无法像同龄人那样。后来,他在顺其自然中考进广州美术学院,走着走着,所从事的这个专业与他的个性向往不吻而合——在自然界中与屋子里完成的绘画生活。谁也把握不了梦的有趣,要么清醒,要么勤奋,勤奋得清醒,清醒地勤奋……
陈德鸿没有把绘画当成是一种“行业”来“经营”,而是当成一种人生理想去追求,是不会脱节的。有一朋友对他说,以你的才华会有很多女人喜欢你的,他回答说难道我们发明的火药就仅仅是当烟花用吗?当爱情有目的时,是会被时间剌碰得生疼。曾经有个女人问他有什么时,他老实告诉了对方:“我除了画画,我什么都没有,连我的灵魂都不值钱,出卖不了!姑且可以出卖的话,还能换点你能愉悦的东西。”他有个特点,当他问别人问题时,也会假设别人问他这个问题时他该如何回答。
“工作是我最好的休息”
三年前,陈德鸿从广州返回雷州,是为了远离大都市物欲横流的诱惑,逃离喧嚣与浮燥,好静下心来进行职业化创作。雷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但他的创作写生方式更多更主动地走向全国的万水千山,因为绘画是没有地域和题材之限的,创作之心有多大,表现艺术空间就有多大。
心源是一种感悟,是创作的起点,个人对自然客体的反思,不是仅仅指对某个地方的物象特色和某种意识形态的描绘。这些年来,他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上山下乡的日日夜夜,也不知走了多少回山路,太行山的怕狼之夜总是流淌着大自然的神寂空灵;皖南民居的阳光里无时无刻地放映着明清遗风;云南高原山区的缺氧之行真是终生难忘;广西大圩古镇似是故人来的无限情思;看到了连绵不断的河南大山才知道什么是“父亲山河”;粤北山区的怕鬼之夜像是童年时的童话……
陈德鸿这样说道:“如果说我的勤奋,从美院毕业到走着一条体制外的职业画家之路还算‘正确’的话,那么我的体会是除了扎实的艺术功底与文学修养别无捷径可走。我这样做,并不代表我会成功,因为无法给成功一个确切的定义。事实上,我极其重视‘生活过程’与‘艺术过程’,我多年来极少保存‘外出’作品的底片,我的众多作品在这些年何去何从已无从记忆了,工作是我最好的休息,休息成了我最好的工作,这是我自己微不足道的先导思想。而我在我的工作中从来不知道能获得什么益处,但是我若放弃我的工作,我就知道不是益处。”
理想就是要成为一名职业画家
机遇往往会馈赠给有准备的人、有实力的人,不是因他有很多机遇,而是他有很多准备,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会有机遇出现的,关键看你以什么心态面对。作为职业画家,他自认为一定要非常勤奋,要全身心投入创作中,过多考虑能否得到更多利益导致私欲过度会影响到艺术的纯度和更高人生价值的追求。
在广州美院十年的求学生涯中,陈德鸿的体会是只有把握和解决好学术、专业问题,才可以让自己的艺术与个人才华走得更远,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你的艺术有价值,你就不用发愁你要发愁的事了。他自觉不是做企业的,不会刻意追求更多物质财富,但精神财富却一定要拥有,认真做事,踏实作画,是可以解决吃穿住行问题的。他更多心思和精力都花在创作上,因为他是把兴趣当作专业,把专业当成事业,把事业当成人生做事方式。人在社会上是种自我价值的体现,并非是在寻到某种结果,之所以寻不到某种结果,是因为每个时期由生理而产生的心理,再由心理所产生的欲望是个无限值,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任何学说思想境界都是在短暂人生思想中起着缓和作用,但最终每个人面对现实生命周期规律时,正像韩非子所讲的那样:难道人因为怕冷,冬天就不会来临了吗?陈德鸿的艺术理想是:既然活着,就画着,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活着、画着,做点合理的事更好。一开始,感觉自己是画家,画着画着,感觉自己不是画家了,这就是信仰,就是理想!
陈德鸿画家开设在雷州壹网的网页:http://cdh.lze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