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昨日(11日),40多岁的陈穆英大姐又像往常一样买了饼干、糖仔等去聋儿学校看望孩子们。她刚按响了门铃打开门,孩子们就小鸟一样飞奔过来。欢呼、拥抱久别重逢般欣喜。 聋儿学校是雷州市残联办的学校。 陈穆英,大家经常亲切地叫她英姐。她几乎天天都来这里,
昨日(11日),40多岁的陈穆英大姐又像往常一样买了饼干、糖仔等去聋儿学校看望孩子们。她刚按响了门铃打开门,孩子们就小鸟一样飞奔过来。欢呼、拥抱……久别重逢般欣喜。
聋儿学校是雷州市残联办的学校。
陈穆英,大家经常亲切地叫她“英姐”。她几乎天天都来这里,与孩子们聊天、谈心,帮他们治疗、训练……而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志愿服务者。
“孩子是娘身上的一块肉,我永远不会认同孩子没希望。”
追溯英姐对聋哑儿童的关爱,不得不扯远开去,说说她对自己的孩子。
英姐生在雷州市雷高镇,丈夫是遂溪县人,两人1990年结婚2007年离婚。
离异后,她在市区经营一间小店,收入不大,但她全部揽起抚养孩子的重任。英姐称,不管家庭如何变故,她都会一始既往地爱他们。尤于自己早年残疾的儿子,她更是不离不弃。
儿子是在4岁时患上小儿麻痹,腿部肌肉萎缩,走路一瘸一瘸的。“别的同龄孩子能走能跑,他那样子使我钉刺般难受……”英姐带儿子跑遍大小医院,寻访民间秘方,求治6年。在医生“宣布”医治已没希望时,她毫不放弃,决定自己摸索医治之路。
当听说按摩对肌肉萎缩有疗效时,她花钱专门学心此方面技艺,并天天学习天天给儿子进行按摩。一发现有有关小儿麻痹方面的医学书籍,她不惜重金买回刻苦自学……为弄清病因,她不辞劳苦地到一些医院请教专家教授,还自费到雷州市人民医院实习几个月。
如此半路出家自学成材后,她用自己配制的中药,辅以按摩等手段给予儿子坚持理疗。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年,儿子的小儿麻痹症竟被治好了,她还是创造了奇迹!孩子走路不再一瘸一瘸了,至今已是一个健壮少年。
当初医生断言,她儿子的病治不好还会发展成腰弓、胸隆、脚跛,畸形难看。
英姐说:“孩子是娘身上的一块肉,我永远不会认同孩子没希望,我坚信百病有百药。一年治不好我会治十年,十年治不好会治百年,治好了孩子,比给我一百万元还高兴!”
“聋哑儿童的痛苦无法比拟!我们应多份关怀多份温暖。”
“聋哑儿童的痛苦无法比拟!当你站在他的面前,你会发现他们的痛苦无时不在吞噬着他们的快乐!欢喜、需要难以表达,歌声,笑语无法享受……”这是英姐对聋哑儿童的感同身爱。
去年8月份,雷州市残联在上级政府的扶资下,办起了第一所聋儿学校,免费收治因聋致哑的4至10岁的儿童,英姐在困难时曾得到残联部门的无私帮助,感激而敬佩,常去探访聋哑儿童。
聋哑儿童的痛苦深深震撼着英姐。她觉得,爱一旦张开了怀抱,不分血缘。
当时,一位聋儿的母亲从身后大声招呼儿子,多次不见反应就生气地用木棍子抽去。痛觉使孩子做出应答的同时,自尊也使孩子以“仇恨”的目光看着母亲,似乎进行无声抗议。可那位母亲不但无视孩子的“抗议”,还继续粗暴地再打了孩子一次。英姐分明看到,无限委屈的泪水从孩子眼里夺眶而出……
“本来孩子已听不见!本来孩子无法感受!世界对他们而言已没有太多精彩……够冷酷了!我们应多份关怀多份温暖,可是有时因没有耐心,我们常常做不到!”英姐谈到,“孩子不是我的孩子,可他们的缺陷,比我孩子的残疾还令人揪心!所以啊,在生意之余,我总放心不下,总忘不了他们的痛苦,总要到聋儿学校来看看。与训导师一起,看看能不能帮孩子们走出无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