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老区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城事生活 湛江日报 戴李春 浏览

小编:雷州去年又在老区村庄打井和修建水塔,解决了附城、南兴、调风、雷高等11个镇老区村庄约2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这是笔者近日从全市老区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靓丽的老区新农村。 戴李春摄

  “老区饮水难工程让我们老区群众告别了祖祖辈辈担水吃的日子,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吃上清甜的自来水,我们老区人民生活真是一年更比一年强啊。”近日,调风镇南蛇沟村70多岁的陈奶奶说起村里吃上自来水的事儿,显得特别高兴。像南蛇沟村一样,雷州去年又在老区村庄打井和修建水塔,解决了附城、南兴、调风、雷高等11个镇老区村庄约2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这是笔者近日从全市老区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重视代表议案加强革命老区建设

  雷州是湛江市的重点革命老区(县)市之一,革命老区分布广、人口多,主要分布在277个行政村703个自然村,老区农村人口五十多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一直以来,特别是2002年以来,该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加快和加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决定精神及政策要求,积极采取措施,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老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切实做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解决老区人民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就医难等问题,让老区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在雷州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强革命老区建设》的议案。该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作出了《雷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加强革命老区建设议案的实施方案的决议》。该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会议,严格按照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要求组织实施。


喝上自来水,老区群众笑逐颜开。戴李春摄

  根据实施方案,该市政府成立了《议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新形势下老区建设工作的新要求,有关镇相应成立了革命老区建设工作办公室,在镇委、政府的领导下,由镇农办具体负责革命老区建设日常工作,切实加强了对革命老区建设工作的领导。为深入开展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村的扶贫力度。2009年,该市市政府将72个老区贫困村帮扶任务分解到各单位进行挂点帮扶,其中由深圳市单位挂点帮扶的老区村委会26个,由湛江市直单位挂点帮扶的老区村委会33个,由雷州直单位挂点帮扶的老区村委会13个。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

  笔者走进革命老区南蛇沟村,走在整洁、平坦的水泥村道上,“村中映绿,户院透绿”的新农村新景象扑面而来。日前,该村村长对笔者说,这个以“花园式村庄”为目标的村庄,自2003年开始筹集资金,陆续进行了路、水、宅基地整理等基础设施改造,一年比一年的力度大,有效地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据介绍,南蛇沟村近几年投入30余万元打井建水塔,解决村民的饮水、用水问题;2008年还投入20余万元建造村敬老院;修建了2公里长的环村路;建起了村篮球场。经过一番建设,村容村貌已有了明显的改变。据了解,近几年来,该市重视老区基础设施建设。仅2009年,我市就完成沈塘镇卜格、居蕉、温宅,客路镇湖仔等镇19个村委会81.1公里硬底化道路建设。市政府投入资金3678万元,在老区村庄打井和修建水塔,解决了附城、南兴等11个镇老区村庄约2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在附城、南兴、东里等老区镇实施农村改厕工作,完成2750户改厕工作。2009年还改造老区村庄危房2000户。目前全市703条老区行政村全部实现了公路路面硬底化,老区群众"行路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老区村通电率达到100%;解决老区15万群众饮水难问题;改造老区茅草房、危房2100户;支持86个老区村改造破旧小学,新建教学楼5.9万平方米、教室743间;改造老区镇卫生院2个;建成老区农村文化广场52个,农村文化室165个。

  老区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调风镇的课堂下村也是一个革命老区村庄。该村有93户人家500多人。过去是一个偏僻落后的"三无"(无路、无电、无水)村庄。人均年纯收入不足200元。近几年,该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加强指导,大力扶持老区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大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经济快速发展,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课堂下村人均年纯收入达5000多元。随着该村经济不断发展,村民踊跃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建设了环村2.7公里的水泥道路,4.8公里的水泥巷道;建设了200平方米的村办公大楼;80立方米的自来水塔;还建起了篮球场、老人活动中心以及绿化带,为村民营造了一个休闲、舒适的生息环境。据了解 ,2009年,该市还组织老区群众技术培训2000多人次,解决500多人就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推进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创建省市生态文明村和特色文化村。2009年,在老区村庄中创建生态文明村12条、特色文化村35条。老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普及义务教育落到实处,“黄、赌、毒”和封建迷信活动逐步减少,社会风气进一步净化,人口素质有所提高。老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