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因为换了一下发展思路,换了一种发展方式,如今的东里镇下湖村,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是股东,他们凭着手上占有的股份,每年在村边的海滩涂上收获多则6倍、少则1.5倍于投资额的利润,生活越过越滋润,过去一味盲目向海索取,生活拮据需要扶贫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因为换了一下发展思路,换了一种发展方式,如今的东里镇下湖村,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是股东,他们凭着手上占有的股份,每年在村边的海滩涂上收获多则6倍、少则1.5倍于投资额的利润,生活越过越滋润,过去一味盲目向海索取,生活拮据需要扶贫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实现渔民企业合作互利双赢
下湖村是一个典型的“靠海吃海”型村庄,全村400多户2300多人,只有400多亩土地。过去,村民们的主要生活来源是海洋捕捞业和年轻人到外地打工。但是,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逐渐衰退,海洋捕捞业不断萎缩,渔民的生活迫切需要一条出路。
该村在广州创业的小伙子欧景生一直寻思着如何利用家乡的资源干一番事业。2005年,经过考察,他发现东里镇长期不被人开发利用的海滩涂非常适合养殖文蛤螺,于是便从浙江买来苗种,试养了几百亩。10个月后,他获得了成功:亩产2000多斤文蛤螺,收购价格6-12元/公斤,且供不应求,收益丰厚。在养殖、管理、销售过程中,浙江的合作商派出技术人员常驻东里指导,收成后的文蛤螺直接卖回浙江、江苏,再出口日美,文蛤螺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海内外欢迎。
大获成功的欧景生此时最渴望的是扩大养殖规模。但是,资金的制约、承包海滩涂遇到的难题使这一想法始终无法落实。于是,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欧景生想出了一个法子,既利民又利己。他在村里大力宣传养殖文蛤螺的好处,发动村民入股其成立的雷州市霞东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并把村庄附近的海滩涂交给公司运作,技术、管理、销售都由公司统一代办。同时,成立村民监督小组,对公司的投入、产出、人员、财务等进行监督。年终收获时,按股份分成。他的想法得到了村民的拥护,全村400多户群众有300多户入股,共同开发海滩涂近万亩。
据下湖村村长欧明荣介绍,一年当中,村民们除了年终分成外,全村为“自家的公司”打工也可赚近500万元。种螺时,上百名村民参加作业,每人每半天可赚40-50元;参与管理的村民,月工资1200元;收螺时,按螺的分布密度,每收一斤螺村民可得0.3-1元,村民一天至少赚70元,多的可达200元,而这项作业往往需要上千名群众参与。粗略计算,村民每月可“打工”10多天。平时,村民像过去一样,到附近的海域采海、种耗,也是一项收入。据了解,下湖村一带的文蛤螺养殖,每年可为东里、调风、雷高等镇的群众带来劳工收入1000多万元。
增强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文蛤螺是贝类的一种,不需要投放饲料喂养,只需注意其投放密度大小和肠胃病的预防,成本较低,饲养难度不大,属生态型养殖。在海水养殖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生态养殖之路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雷州海岸线长达406公里,水产养殖业兴盛,2009年海水养殖面积20.45万亩。近年来,雷州市大力推广无公害养殖、健康养殖,积极谋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道。下湖村因地制宜,生态养殖文蛤螺,这对雷州的养殖业而言,不失为一个典范。
同时,群众团结一致,实行规模化养殖,克服了渔民个体生产的盲目性、随意性以及技术缺乏等局限,解决了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增强了渔民对抗市场“风浪”的能力,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树立了典型,亦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另一条新路。一个比较大的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据欧景生介绍,今年,他们公司的文蛤螺产量可达5000多吨,产值3000多万元。
助推和谐新农村建设
从更深层次来看,下湖村的做法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于广大渔村的海滩涂使用纠纷。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一些过去无人问津的沿海滩涂,成了各沿海村庄的争夺对象,引发了大量使用权、管理权、经营权的争议纠纷。下湖村采取村民申请养殖用海证,以证入股的方式合作养殖,开辟了雷州海洋经济发展新路。此举将全村人的利益长期捆绑在一起,自然而然便消除了村民之间、村与村之间因为“眼红”而产生的各种矛盾,为建设和谐新农村解决了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