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亲:六十年后的苦苦寻觅

城事生活 北海日报 彭芳 浏览

小编:有位姓陈的加籍华人远从加拿大来到北海,寻找六十多年前她母亲在北海居住期间,流落的一对双胞胎。据称乌石镇有80%的居民都是移民,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北海外沙迁过去的;而企水镇,也有很多居民是从北海合浦迁过去的。有线索的朋友请与我们联系。

  60年一个轮回。60年的变迁,多少波澜壮阔的历史值得我们记忆,也有多少辛酸往事让我们不堪回首。

  5月初,本报刊登了一份让人读后颇为伤感的《寻人启事》:我是佳婶,1946年我家住北海东泰街街尾海关附近。当时法国入侵越南,丈夫陈佳行船到越南回不来,我与他失去了联系,我和三个女儿生活无着,不忍心女儿受饥困,当两幼双胞女满月时,我忍痛将她们送人收养,一个送渔家,一个送教堂。


1958年在越南的照片。陈佳夫妇身边应该有6个孩子,还有两个因战争被留在北海。照片由佳婶女儿陈蕴玉提供。

   我只身带着长女冒险寻夫,后流落越南。六十多年了,每想起她们都心痛,现在我想在有生之年寻觅她们,看看她们的生活和身体都好吗?以了却我几十年来思念之苦,并还女儿一个身世知情权,以表歉意。我希望见报后有知情者能真情告诉我,提供消息准确者,有重酬,不胜感激之至!寻人启事见报至今,佳婶尚未收到有关自己双胞女儿的任何消息。6月21日,佳婶的四女儿陈蕴玉女士与丈夫梁添才先生从加拿大飞抵北海,亲自前来寻亲。陈女士在北海寻亲时与记者做了长谈,记者得以对当年陈家的情况了解一二。

  牛郎织女

  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灾难深重。不知多少中国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佳婶原名叫苏庆臻,家住广东顺德。

  1937年,日本侵略军策动“七七”事变。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惠州大亚湾突袭登陆,十天后占领广州。随后,日军又陆续攻陷了广东沿海各地。

  在广东沦陷区,日军扶植傀儡政权,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侵略军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在日伪的反动统治下,美丽富饶的广东变成一片焦土,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当时,苏庆臻共有13个兄妹。由于战乱,苏庆臻父母无力将每一个孩子抚养成人,母亲只好将男孩子留在身边,让女孩自寻出路。当年,只有十六七岁的苏庆臻随着一位并不熟悉的同乡到越南谋生。

  同一时期,家住深圳宝安的陈佳也只身逃往越南。不久,陈佳与在餐馆打工的苏庆臻相识,后来,他们在异国他乡相恋,并结为夫妻。当时越南海防和北海是自由通商的,陈佳就在越南与北海之间行船拉货,三天之内可以往返两地。1944年至1945年间,陈佳带妻子来北海玩,苏庆臻被美丽的北海所吸引,便暂居北海,租住在东泰街尾在海关从事报关工作的曾德堂家里(有时住三楼天棚,有时住对街曾家的小屋),陈佳继续行船。在北海,按妻随夫名的习惯,街坊称陈佳妻子苏庆臻为“佳婶”。

  1945年9月,越南战事加剧。由于战争,陈佳几次滞留越南,与妻子分隔两地,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

  1946年11月,佳婶生下长女,丈夫没能陪伴一旁。之后,陈佳几经波折,又得以与妻女在北海相聚。但好景不长,在佳婶身怀第二胎宝宝时,陈佳再次滞留越南,一度断了音讯,以至于佳婶生下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时,陈佳照样无缘一见自己的骨肉。


 2006年的合照。佳婶身后本应围着9个子女,还有两个身在何方?

  双胞女儿

  1948年或1949年间,佳婶一胎产下一对双胞胎女儿。一个像我爸,一个像我妈。”对于这两个姐姐,陈蕴玉女士能向记者介绍的,只有这么多。但做过母亲的人,不妨想像当年,响亮的啼哭伴着母亲疲惫的呼吸,早已大汗淋漓的佳婶看了一眼两个女儿,眉间嘴角泛起浅浅的笑容。两个小可爱,粉嘟嘟的,一个脸型较长,像爸爸,一个脸型较方,像妈妈,长长的睫毛盖着微闭着的眼睛,从眼角长长的眼线看,小家伙们将来会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这时,佳婶的大女儿已经会走路了,妈妈一下子为她添了两个妹妹,小女孩站在床边,好奇地探头看着两个妹妹,用稚嫩的语言和妹妹“对话”。左邻右舍也为之高兴。宝宝们一天天长大,两双水汪汪的小眼睛似乎在对妈妈说:妈妈,我们爱你。”然而,她们并不知道自己将面临的人生竟是骨肉分离。
   
  骨肉分离

  原本,陈佳在北海和海防之间行船“三日就两头到”,虽然是战乱期间,佳婶带着女儿在北海尚可度日。然而,战争将她暂且安生的日子彻底毁灭了。如今,大女儿还小,又添一对女儿,丈夫在越南为战火阻隔,回不来,佳婶没有生活来源,母女四人生活无着,日子难以为继。

  “常常没东西吃,没工作做。”陈蕴玉告诉记者,近两年已患轻微老年痴呆症的佳婶和子女说起当年的生活就只有这一句话。

  可是,更大的打击还在后头:陈佳几经辗转,寄声”回来,让妻子无论如何要将双胞女送给别人养,他将想办法让她和大女儿偷渡到越南与其团聚。接到丈夫口信,看着两个嗷嗷待哺的女儿,佳婶六神无主:要将女儿送人,无异于割她的肉啊!但是,自己无依无靠,以正常渠道肯定无法到越南,带着三个女儿,其中两个还不会走路,偷渡肯定难以成功,并且一路艰险,万一有个闪失,母女四人都难以保全,特别是两个女儿还这么小,根本不可能挨得了偷渡的风险。然而,如果不去越南,就此留在北海生活,自己带着三个这么小的孩子,也没办法出去找事做,也很难抚养她们长大。

  考虑再三,尽管万分难舍,佳婶还是托在曾德堂家做事的好友“六妈”帮忙寻找好心人收养两个女儿。
   
  “剜心”之痛

  据介绍,开始有一个送给同街经营织布业的“二叔”二婶”抚养,但由于宝宝哭闹得厉害,二叔二婶又将之送回。后来,求得教堂同意,将其中一个留在教堂,当时是交给一个叫“白头婆”的人,佳婶按教堂的规定签了字。但是送到哪家教堂,佳婶毫无印象。之后,六妈又帮佳婶物色了一个愿意收养小孩的艇家。此时,这对双胞胎女儿刚满月!“她当时解开背带,连背带和我这个姐姐一起交给艇家就哭晕过去了。”对于当年的情况,陈女士当时尚未出生,能告诉记者的不多。那一天,佳婶应该给女儿喂了最后一次母乳,宝宝的小嘴有力的吸吮,本应是母亲最快乐的时刻,而此时佳婶只有满腹离愁。但是,纵然她有多么的不舍,六妈已经和艇家联系好,她们就要送宝宝到艇家。

  敏感的宝宝似乎察觉出母亲的异样,随着小嘴从母亲的乳头离开,小宝宝哇哇大哭起来,似乎在说:妈妈你别扔掉我!”背起刚满月的女儿,佳婶早已泪流满面。从东泰街走到艇家面前,佳婶的眼泪就没停止过,她应是无数次抱紧女儿,脸紧贴着女儿的小脸蛋儿,不停地亲她的小宝贝,恨不得时间停留……然而,路程有限,她们终究还是来到了艇家面前,佳婶就要亲手将女儿交给素未谋面的艇家。这一别,不知能否重逢。

  早已哭成泪人儿的佳婶依依不舍地解下背带,连同背带一起将女儿交给艇家——佳婶眼前一黑便昏倒在地,不省人事。

  颠沛流离

  两个小的已经送人,大的可不能再有什么闪失。为了大女儿有饭吃,痛苦万分的佳婶只能强打起精神,去找事做。后来,在曾家左斜对面有个做生意的人家小妾添了宝宝,佳婶便给这家人的小孩做了奶妈。但由于她刚刚遭受失女之痛,加上营养不足,理应奶水充足的她却没有乳汁可给东家的孩子吃。因为佳婶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女人,所以二姨太还是让她继续做奶妈,并让佳婶将女儿带来,一起住在他们家。

  陈佳再一次杳无音讯。佳婶的东家有个生意上的广州客户,有意要娶佳婶为妻。佳婶甚至动摇过:陈佳至今没有消息,干脆嫁给目前这个男人算了。但是,对方只是愿意娶她,并不愿意她带着女儿嫁过去,佳婶必须放弃大女儿。

  之前送女儿出去的伤口还在流血,如今佳婶说什么也不愿意将身边的女儿送走了,于是,她打消了改嫁的念头。

  一年半载后,佳婶才有机会去越南寻夫。但此行危难重重。偷渡船的所有偷渡者都必须藏在船舱里面,就像货物一样,任由海浪翻颠。佳婶和她的大女儿就是被像货物一样“颠”到越南的。历经九死一生,佳婶和长女终于与陈佳团聚。1951年,佳婶生下四女儿蕴玉。

  但是,佳婶颠沛流离的生活并没有就此结束。1978年,由于越南当局推行反华排华政策,大批居住在越南的华侨被驱赶出境。

  佳婶一家也难逃此厄运。据陈女士介绍,1979年,陈家举家经云南昆明逃回中国,当时,蕴玉最小的弟弟才6岁,而陈佳此前在53岁时已在越南去世。

  后来,佳婶一家被中国政府安排在英德农场安置。1980年,有大批越南难民取道北海坐木头船前往香港,陈家也在此列。当时,人人都拖儿带女,人心惶惶,佳婶虽然再次回到北海,但她根本不能在此停留,更顾不上打听女儿的下落。

  “我们到了这边要生存,要学英语,要做工,要带小孩,很不容易,根本就顾不上其他事情。”陈女士告诉记者,当年他们历经千难万险到了香港,在红十字会安排的住所里呆了七八个月。后来,有世界各国来收难民。于是,陈家举家移民加拿大。到了加拿大后,一家人忙于生计,虽然心里一直放不下流落北海的两姐妹,但也没办法回来寻找。
   
  期盼团聚

  当他们以难民身份移居加拿大后,每次提起那两姐妹,佳婶便伤心激动:“哎呀!我心好痛啊,你们知唔知呀?!你们唔好再讲啦!再讲我顶唔住啦!”考虑到母亲早年丧夫,独力撑起一个家很不容易,为避免过分触动母亲,蕴玉七姐弟只好将事情暂时搁下;而且,送艇家领养的小孩根本无址可寻,而送教堂那个,他们也猜想解放后有可能随教堂迁移国外,寻找起来,也非常困难。

  移民30年,蕴玉和其他六个兄弟姐妹也早已为人父,为人母。生活,安定了;母亲,也渐渐衰老。他们都知道,60多年来,母亲对两个爱女的思念有增无减。而且,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一步步成长,蕴玉他们更加明白母亲的内心已经滴血几十年!如今母亲渐渐年迈,再重提往事,她的心情已比以前平复了很多,也愿意将往事一一叙述。所以,蕴玉七姐弟决定无论如何要找回两个苦命的姐妹,在母亲有生之年还其心愿。

  “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双胞女了解自己的身世,不致于埋怨当年父母的做法。那是当年战争造成的悲剧,过去的己没法改变,我们能够做的是尽量修补以往的创伤,想到这里我们更感到自己责任重大!”这是陈女士通过邮件对记者说的一句话。

  于是,他们托亲戚在本报刊登寻人启事,并要亲自回国寻亲。

  上月,佳婶的四女儿陈蕴玉女士与丈夫梁添才先生从加拿大飞抵北海,亲自前来寻亲,得到北海很多人的帮助,但尚未得到很确切的线索。陈蕴玉表示,因时间关系,虽然不能在北海久留,但一旦有线索,将继续来北海寻亲。她希望记者继续关注此事,希望知道相关线索的市民及时与记者联系。

  附作者在三元社区贴子:

  大家好!我是广西北海《北海日报》的记者彭芳,前段时间有位姓陈的加籍华人远从加拿大来到北海,寻找六十多年前她母亲在北海居住期间,流落在北海的一对双胞胎。本人根据陈家的情况写成《六十年后的苦苦寻觅》一文,此文刊出后,很多市民热心提供线索,其中有一位退休教师告诉我,当年他在雷州做调研时,发现雷州市乌石镇有80%的居民都是移民,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移民都是从北海外沙迁过去的;而雷州市企水镇,也有很多居民是从北海合浦迁过去的。

  由于当年那对双胞胎中有一个被送给艇家抚养,我们分析那家人有可能迁居雷州。所以,我现在帖出《六十年后的苦苦寻觅》一文,希望这里的朋友们看到文章后能够提供一些相关的线索。有线索的朋友可以发邮件给我:pffanger@126.com,或者加我的QQ:66693606,也可以在这里留言或者发站内短信跟我要陈家的邮箱地址直接向他们提供线索。谢谢!



你可能喜欢的: